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义昌军节度使浑公神道碑 唐 · 路岩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叙曰。
天业光昭。
宝臣间出。
云台重沓。
旂常纷纶。
吾巨唐乎。
镇宁社稷。
缵扬忠烈。
勋居第一。
代代不绝。
其浑氏乎。
能遵祖法。
不失家声。
立朝守土。
所居可纪。
康公乎。
公讳侃。
字复贵
其先姜姓之后。
汉郡浑邪王之裔。
始居于崤北。
后迁于河南
今为代人。
山西右族。
七代祖潭。
玉钤卫大将军
生回贵。
以兵从我高祖神尧皇帝。
佐平暴乱。
豹韬卫大将军
元庆
为右玉钤将军灵邱伯。
生大寿。
太子仆
广府大都督
生释之。
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宁朔郡王
广德中拒捍西戎
身殁王事。
司空
公大父讳瑊。
方副元帅河中节度检校司空中书令咸宁王
太师
有大勋绩。
其秩录封赏。
埒汾阳西平
皇家中兴。
此三人力也。
父讳镐。
义武军节度易定观察使检校工部尚书
赠太子少保
陇西李氏女。
生公
公为儿时则柔敬敦厚。
笃志于学。
九岁由宏文生擢孝廉第。
释褐参同州军事。
既冠。
益以通敏密静称于人。
因从先少师于藩方。
不忍去庭闱。
诸侯有以币以马取者。
一无所就。
元和十二年
少师奉诏以中山兵伐叛。
而卒与寇遇。
以数千当数万。
力战而归。
坐黜循州
公忧蹙内结。
晨夜在侧。
从容道否泰之理以解。
发于至诚。
少师为之洒然。
少师薨。
屏勺饮。
坏容貌。
几不全者数矣。
严护踰大江
长号动神明。
亲友见者。
莫不悽恻。
忧其困绝。
往往罢吊。
既而外除。
大戚不衰。
遂退不肯仕。
居处饮食。
若执丧者。
是时朝廷询勋臣后。
或言曰。
咸宁功累代不可及。
其子身当圣朝。
以谴终未复。
无以示天下。
执政立言之。
天子感其事。
趣诏尽还少师爵土。
由是勋阀之家皆喜。
长庆中
又有言公之材行不宜在闾巷者。
上亦以追显咸宁功德未足。
遂授公右龙武军仓曹参军
太常寺主簿太府寺丞
由是以吏事自喜。
明习文法。
咸宁王股肱王室。
卑体下士
召置幕府
得一时之人。
少师仕官早成。
不废法度。
有誉于士大夫间。
公又脩洁谦逊。
辞礼闲雅。
由是仁人与之游。
长者访其庐矣。
称述日甚。
闻于廷中。
擢为左赞善大夫
太子仆
能勤其官。
太府少卿
始用利器。
货泉事聚。
不顿锋铓。
益为试可。
一日。
昭献皇帝读国史至咸宁王卒。
叹浑氏时无大官者。
欲用公未有缘。
即日以银鱼朱袍赐之。
俄拜金吾卫将军
宠以金紫。
公愈益小心。
俯偻不暇。
武宗时太仆卿
以谨良选。
宣宗即位
少府监
以缮理
又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环卫
明年司农卿
经制
每以处逸乐。
悖勤劳。
非忠也。
求出补吏。
不惮剧郡。
久之。
寿阳岁数饥。
有盗贼。
上选能理者。
丞相举公可用。
公至。
则猛纠缓化。
晓告慰养。
先是有货盗斗变难制。
至是皆解散走匿。
又勺陂之水。
溉田数百顷。
为力势者幸其肥美。
决去其流以耕。
公堤防约束。
水复盛溢。
沃野之利。
岁岁增多。
徵为殿中监
服用如法。
顷之为昭王傅。
惜之。
再为少府监
检校工部尚书金吾大将军
日在彤庭。
宣宗器其能。
遂赐高牙畅毂。
镇于回中。
公门有将帅风。
习知四夷事。
以故绥边之绩。
不日而成。
西戎别种王蒙
数为边害。
公曰。
胡夷剽劫亦常事。
不烦兵鏖。
可以信取。
谕以咫尺之书。
果相率遁去。
居无何。
又遣其舍人董英粲归诚
且贪锦绣物。
公必其善意。
乃许互市。
竟不敢负约反覆。
初有戌卒子。
族长所掠。
奴畜之。
至是董英粲辄搆而归之。
曰用报德。
关城无警。
早开晏闭矣。
边兵之衣。
辇自京师
吏缘为奸。
纩帛悉滥。
公始周察变法。
犯必收按。
至乎聚给。
亲往观之。
旧调军食。
仓廪庾回远。
不克往取。
率为空名。
又度其途以便之。
自是寒无皲瘃。
戌益伉健。
既衣又食之。
抚士至矣。
萃战马凡五百二十疋。
牛骡称是。
脩革器五万具。
备丁壮卒三千人。
新粟五万斛。
边备完富。
戎心震悚。
天子使使者赍诏。
即军中加公检校刑部尚书以报之。
居岁馀。
复召为大金吾
三品阶
三领缇骑。
日益亲贵。
今天子即位。
谋沧海帅。
视公曰。
无以易尔。
咸通二年遂授义昌军节度使
其理如在泾。
始至则表蠲水旱逋甚众。
先是井为海染。
人不可饮。
遂阏河以汲。
舟行则决。
决又辄塞。
公视而计之。
派凿扃蓄。
舟来不留。
缏垂不息。
厥功亟就。
于今赖之。
有田千顷。
游惰者不顾。
公乃劝辟。
悉为膏腴。
既饮之。
又食之。
养人至矣。
穷民有鬻子者。
为之赎归。
故校有孤女者。
时其配偶。
丧不办葬。
骨暴于野。
皆为调棺柩。
具粟帛。
邮亭相远。
道里患苦。
作室其间。
以庇来往。
岁比不稔。
给军未赡。
峙粮十六万石。
以为储蓄。
大抵能推诚于下。
辛苦率先。
民愁未解。
公费未足。
孜孜为之。
虽人之求去已疾。
谋致家温。
不如也。
以故感神贶。
来瑞鸷。
百姓洎文武吏。
讴歌借留。
护戎者奏其状。
天子嘉焉。
诏曰。
幸卒教化之。
许留旬岁。
五年秋受代。
朝廷方图其功。
会其冬以疾闻。
明年三月二日
薨于大宁里私第。
享年六十九。
其年十二月某日。
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冑贵里。
于戏。
豹韬以义兵显。
宁朔以边患死。
咸宁以殊勋著。
少师以威名用。
洎公以材能选。
陈力无旷废。
浑氏之风类是。
穆宗后。
天下少事。
由是公未尝有斗战功。
始则以至行好学。
恂恂若儒者。
中则以精力辨疑。
为循吏。
终则以和众静边。
名之良帅。
不矜舆马之饰。
不嗜梁肉之味。
家产稍赡。
则以振昆弟宾客
士有贤者。
虽贫贱必与之均敌。
名以脩饬光。
位以功效进。
自解褐数十年。
九卿二千石
继父位临方面。
荣当代焉。
保身守道。
一无涂污。
于戏。
浑氏阴德代封之庆。
则大于于公虞诩
战勋忘家之迹。
则优于平阳去病
子孙支属之荣。
则高于万石耿氏。
然若公之材。
未大施设。
不继乎台鼎。
不迩于期颐。
斯慊慊于五福也。
薨之日。
天子轸悼不朝。
大司马
葬之日。
太常仪仗。
博士定谥曰康
斯可以自见于后代矣。
长子曰术。
詹事府司直
早终。
次子徵特徽普卓。
皆幼。
父病笃。
召从父弟右威卫上将军佶泣告曰。
少师以后事托吾季父。
尔必继之。
佶涕泗遵用。
礼仪备具。
他日持故吏行状托余斯文。
是以叙而铭之曰。
命氏自姜。
有后于唐。
咸宁达人。
实护玉璜。
功德愈甚。
其绪乃昌。
少师宜之。
龙节煌煌。
尚书有继。
卓然丱岁。
执丧之日。
厥生几逝。
浑氏有子。
天子下制。
擢为大官
如翼高戾。
前谨恭。
俾牧于东。
盗走年丰。
后为元戎。
彗烟息波。
两有显庸。
厥庸惟富。
施之无穷。
宜久飨乐。
神报何薄。
厥德有本。
颂之靡涸。
实铭于斯。
不销不落。
襄州 唐 · 李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大中十年春。今丞相东海公自蒲移镇于襄。
四十年诏徵赴阙。今天子咸通五年
公为御史大夫。自始去襄。
于兹六年矣。而襄之卒校民吏。
自七州之幼艾。追思公之养育教训。
相与上言京师。状公之事绩。
请于天子。刻之碑石。
用昭示于无穷。于是天子嘉公之勤。
诏可其奏。明年二月
襄之父老请词于公之旧军副使太常少卿宏文馆学士李骘曰。凡纪公盛德丕绩。
文于碑石。将传乎百千万年。
宜用闻见详熟者。则得其实。
固浅陋。今适当职而为之。
非以文用。其敢于是承命。
退而叙之。公名商。
字秋卿。家世儒门。
修源长波。流芳积润。
自十五代祖讳钦。十四代祖讳某。
两世继为中书侍郎。十三代祖讳湛。
十一代祖讳孝嗣。间代继为太尉
南朝之盛。具在南史本传。
生公世祖讳文远。隋朝国子祭酒
皇朝为国子博士。儒学尊显。
名冠国史儒学篇。高祖幸国学。
博士讲论春秋。诸儒莫能对。
本朝司刑追谥忠公讳有功。即公五世祖也。
中书司刑十叶。服冕乘轩。
重荣叠庆。光隆赫显。
无与为比。司刑当天后时。
累为法官。用法平恕
常以潜德阴功。论出枉陷。
力排酷吏之势。尽忠竭节。
以保护皇室。公能嗣之。
炳为元臣。初公少时工学。
暇豫不为嬉戏。尝以生民休戚为已之任。
凡所经涉。郡国土俗。
四民之业。必皆询访而究详之。
于其利病。无所不通晓。
常曰。使得一县治当。
必为良吏矣。始举进士
文宗五年春。考登上第。
升朝为御史会昌二年
文学选入禁署。宣宗以北边将帅
懦弱不武。戎狄侵叛。
公时为尚书左丞。诏以公往制置安抚之。
归奏称旨。寻授河中帅节。
又移襄阳。公自初仕以至丞相
华贯清级。践历居多。
而未尝履趋竞之迹。含光蕴德。
容貌若虚。人皆汲汲。
我独委顺。尝任殿中侍御史
丞入中书白事。执政因问徐殿中果何如人。
丞曰。今之贤人也。
执政曰。然。
礼部员外郎缺。诸公见言其人。
所言者或再来诣某。有三至者。
徐殿中亦在荐中。足未尝及其门。
殆真贤人与。子言是也。
卒以礼部与公。始为内职
不治民。及受重藩。
使绝塞。则用前所蕴蓄。
道以宽恕为本。本于诚明。
吏民畏公之详达。而不敢欺。
戎虏感公之德惠。皆愿向服。
其来镇襄阳也。亦率是道。
故期年而仁信敷。再期而刑政省。
三年而帑廪实。四年而礼义兴
风教备。问民之所病。
及愿欲而不得者。必尽去而皆行之。
所行之政。存而不朽者有八。
今具襄民之状。庶得传其显实云。
其一曰。汉南数郡。
常患江水为灾。每至暑雨漂流。
则邑居危垫。筑土环郡。
大为之防。绕城堤四十三里。
非独筑溺是惧。抑亦工役无时。
岁多艰忧。人倦追集。
公乃详究本末。寻访源流。
遂加高沙堤。拥扼散流之地。
于是豁其穴口。不使增修。
合入蜀江。潴成云梦。
是则江汉终古不得与襄人为患矣。其二曰。
襄阳荆鄂十道之要路。公私来往。
充给实繁。是必率配行供。
假借办贿求利。岁月不堪。
公乃悉用官储。创置什器。
富供给费。不扰齐人。
往来徒所。憧憧邑人。
信皆不知矣。其三曰。
军人百姓穷困者。多投状陈论。
苦于从前债利。盖以数十邑公私债负不许停。
至于补累摊徵。有加无减。
使家传积欠。户率催足。
延及子孙。例无放免。
飞走无路。怨愤难伸。
官中曾无所收。私室常被搅扰。
公乃缕悉上奏。放免获依。
债户既除。冤声永息。
其四曰。承前役纳所由在田在城居侧近者近百顷。
统谓之马禾。比每年配诸将官健。
出力营种。率岁出功钱。
人不下六七百。例入屯将所由。
官田元无所获。徒遗虚将额。
添市耕牛。破费甚多。
收获无几。公乃废郤其地。
判租与人。每岁所收郤耕种之利。
租人皆获利。使将健永免工佣。
其五曰。襄土疆阔远。
连接江山。每至秋时。
常多寇盗。张旂结党。
夜出昼藏。谓之山栅。
扰害颇甚。烧劫闾井。
驱率平人。至于道涂。
皆须警备。公乃选择少壮官健三百人。
别造营。各为捕盗将。
常令教习。不杂抽差。
训练无时。以为备禦
每闻属县寇劫。当时据数抽行。
晨往夕归。夜发晨至。
皆是并赃捉获。更无孑遗。
顿挫贼心。乡闾遂泰。
因创造捕盗将营屋四百间。分为左右。
中间开报点集。列垛置标。
别创一亭。以为教试之所。
奏立将额。门当通衢。
过客行旅。莫不兴叹。
大中十一年。诸郡搆乱。
起于湖南。准诏徵兵。
同力剪灭。汉南军徵五百人
尅日成功。实自捕盗威强之力。
江西叛将毛鹤构乱。比诸道最甚。
收复倍难成功。当时韦宙仆射乘递先至襄州
奉诏令差兵助发遣。所差五百人
于数内全取捕盗将。并差捕盗都将季友惣领兵士。
小路进发。仍先拣择通引官虞候史庆中与韦宙仆射为元从押衙
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
遂收劫乱兵器甲。及韦仆射舟船至江州
其韩季友请捕盗将官健三百人。开道分六路先去。
平明齐到。人皆不知。
机计既行。遂半日内面缚贼将授首者一十三人。
当日行刑。传首赴阙。
韦宙遂奏请且留捕盗将二百人在江西。并奏请权差韩季友都虞候
二年之中。重修置廨署城市。
皆捕盗将功力。其六曰。
荆南中路有蛮水驿。地当卑下。
泥淖常多。暑雨之时。
不通车马。皆是结筏牵挽以济。
公私行人。力出编氓。
妨害农业。缭绕甚远。
两县劳辛。遂径捷就高别一路度宜造驿。
永无差儆之虞。又近于当路十二里。
其七曰。襄州两税。
每差纲官送纳。并有直进胶腊。
其数甚多。例属新官。
岂免败阙。陪备差遣
扰害颇深。每吏部注官。
多不敢受。因访问资纲大数可以资陪人。
遂请度支陆运脚搬驮到京。遣进奏院所由勾当输纳。
既免损污疋帛。又免上供失时。
襄州新官。永无差役之弊。
其八曰。汉阴驿西旧有江亭一所。
迎候皆于此。前后窄隘。
不便筵宴。所要铺陈。
须至汉阴驿上厅内。遂使前后虚豁。
难置门窗。重客居停。
全无床幅。结束非便。
寝止难安。遂别搆设厅。
以备迎送。长廊虚槛。
连接大厅。怪石脩篁。
罗列其所。江波入户。
画舸临轩。信可谓胜游之地也。
又重脩闼。改制上厅。
夏凊冬温。憩息宜便。
别开过路。缭绕江亭。
主客邀迎。咸遂得礼。
因命新亭汉广亭桂江所谓不朽之制。
凡公之为民。于除害兴利。
屈到之芰。子反之饮。
文王昌之蒲菹。虽劳支体。
勤思虑。含辛茹苦。
必行之。未尝一日而懈也。
故制贫民侵刻之负。罢疲卒奸滥之政。
公之仁也。训骁勇以擒盗。
缮甲兵以备武。公之义也。
具候馆之器用。丰馈劳之饩牵。
公之礼也。决高沙之壅。
徙蛮溪之传。公之智也。
免属官之纲。致及时之贡。
利必举。害必除。
公之信也。夫总五常以在躬之谓德。
德及于民之谓政。功之被于物也浅。
则其泽易竭。政之被于物也深。
则其久愈彰。公之去襄六年矣。
民始怀公之德政。而追思咏歌之。
得不谓之被物久而逾彰公之德乎。与夫在治而民之谓疑者异矣。
公前治蒲。亦由是德。
突厥居特峨山者千二百人。相率自外塞渡河。
归附于公。朝廷以虏众持疑两端。
未即信纳。公乃召其酋长。
以恩信谕之。虏皆泣下。
释兵解甲。伏以听命。
因请从齐鲁之间隙地以居之。编籍为耕民。
奏置备征军千人。日令督习。
无有他役。凡盗有新发。
无不立赴者。又教其军积纸为战衣千五百领。
矢不能陷。岁饥乏食。
民流徙不止。于是告廪发豆麰。
贱出以救之。完治城廨。
列树表道。用民之力。
而厚其酬佣。济活以万数。
逾期乃罢。有禽俱巢于属邑之树。
其一巢者为鸷鸟所攫。日暮偫鷇哀鸣。
闻者异之。悯其孤。
遽往食之。爱均已子。
鷇鸟能飞而后去。人咸以为至德之感。
及禽鸟焉。故公前之治蒲。
其仁泽被于物也既如彼。今之治襄。
其德政及其物也又如此。庸讵知异日蒲人之不有相率闻于天子。
而请公之德刻于金石。以传乎无穷哉。
亦将必有采者矣。谨继铭曰。
公德之容。宏深粹元。
公仁之丰。沈积秾秾。
内愉外怿。溥畅昭宣
政以之和。民以之安。
在昔羊公。惟德之理。
有碑于岘。实表厥美。
烈烈显德。蹈之者谁。
旷祀六百。惟公继之。
继之者何。爱民若子。
苞寒餔饥。其急逾己。
日者大江。淫至于民。
万门之命。将荡而覆。
是究是度。惟公之规。
乃决巨壅。大沴以移。
公之来朝。民泣牵衣。
公进就路。攀车从公。
专咸鹾利。无归于私。
公长御史。朝纲以釐。
帝曰汝贤。汝可承弼。
公逊不答。退惟让卑。
帝心益嘉。会襄人来。
请祀公德。刻之于石。
帝曰贤哉。汝真吏师。
政苟不惠。人谁汝思。
嘉乃懿绩。遂命起之。
告示襄人。谓尔咸宜。
帝德明圣。尔言适时。
勿谓天高。其神可欺。
勿谓室暗。而公不知。
善不善报。惟其所施。
尔不吾信。视公之为。
蒲民之生。实公是营。
襄民之富。实公是覆。
汉波滔滔。其注维东。
公思在人。与彼无穷。
公泽惟川。公寿惟山。
是祷是祝。期千万年。
崇碑峨峨。揭于岘巅。
民望而思。永昭后昆。
请自出俸钱收赎善权寺事奏 唐 · 李蠙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臣窃见前件寺在县南五十里离墨山。是齐时建立。
山上有九斗坛。颇谓灵异。
每准赦令祭名山大川。即差官致奠。
凡有水旱祈祷。无不响应。
寺内有洞府三所。号为乾洞者石室
通明处可坐五百馀人。稍暗处执炬以入。
不知深浅其中。石有鸟兽之形。
及盐堆米堆怪异之状极多。洞门直下。
便临大水洞。潺湲宛转。
湍濑实繁于山腹内。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内水泉无底。
大旱不竭。洞门对斋堂厨库。
似非人境。洞内常有云气升腾。
云是龙神所居之处。臣太和中在此习业。
亲见白龙于洞中腾出。以为雷雨。
寺前良田极多。皆是此水灌溉。
时旱水小。百姓将水车于洞中取水。
车声才发。雨即旋降。
会昌中毁废寺宇之后。为一河阴院官钟离简之所买。
宣宗却许修崇佛寺。简之便于寺内所居堂前。
造一逆修坟。以绝百姓收赎建立之路。
其茔才成。忽见一大赤蛇。
长数丈。据于坟前。
简之惊悸成疾。遂卒于此。
子息亦固吝寺前良田。竟葬简之于其间。
万古灵迹。今成茔域。
乡村痛愤。不敢申论。
往来惊嗟。无不叹息。
况简之男侄家业见居扬州海陵县。松槚亦元在彼处。
祇以固护废寺田产。一二儿侄在此。
今伏遇陛下至明至圣。凡是坠典。
已皆举明。今以古迹灵境。
恐游玩喧哗。居人亵渎。
肸蚃无依。神祇失所。
令官中收赎。复置寺宇。
岂有此灵异古迹。兼是名山大川之薮。
今为墓田。理似不可。
臣怀此冤愤。近三十年。
傥不遇陛下睿思通幽。圣虑彻古。
特降敕命。尽许却收。
即难特有论请。齐朝梵宇。
永为邱墟。神仙窟宅。
终被芜秽。臣今请自出俸钱。
依元买价收赎。访名僧主持教化。
同力却造成善权寺。其连寺田产。
收赎之后。并却舍入寺家。
永充供养。伏乞圣慈敕下常州
差官检勘。勒简之男侄等移旅榇归海陵
其寺地及林木庄田等。并重出公验。
交付臣勾当军将。待拣定僧徒后。
施入常住。其收赎价钱。
亦请便交付简之男侄等。其寺仍请准近敕格。
度僧住持。灵泉胜境。
因陛下重遂洒扫。洞府仙官。
因陛下再获依据。佛刹重兴于旧地。
钟磬复闻于故山。臣既沐元泽。
获毕素愿。臣无任踊跃忭屏营之至。
谨录奏闻。伏听敕旨。
幽閒鼓吹跋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二、《山房集》卷五
《幽閒鼓吹》,唐张固撰次。
首记宣宗数事,馀杂识中唐以后事,今多载正史
又云:宣宗屏人问韦涣,杜淙劝李宗闵御史大夫李德裕,如此类今见正史者皆本此。
池阳月试策问(五)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三、《山房集》卷六
问:昔王通以直大论尧舜,直简论夏商,帝王气象各有不同耶?
班固高帝虽日不暇给,而规摹弘远。
高祖之行事具在,不知指何事而见其弘远耶?
唐史臣称太宗制度纪纲,能维持天命。
太宗之条教具存,不知因何道而能延永基命耶?
后之子孙遵循而勿变者有几,又能加益而昌大者谁欤?
抑尝疑之。
班固以律令、章程、礼仪为汉规摹,唐史臣以租庸调、六典为唐制度。
班彪、梅福、李绛、崔植皆不苟于为言者。
、福论高祖之兴,归美于纳善用人,无一语及萧何叔孙通之所创造。
绛、植皆与其君评论贞观之盛,又以为是能用房、杜、王、魏尔,亦勿及其他。
二子之论,孰得孰失?
岂所谓弘远与夫所谓维持凭藉者,不在彼而在此耶?
元帝好儒,威权损夺,若宣帝之严厉当矣,乃自陷于偏杂。
宣宗好察,唐室以衰,若文宗之忧勤切矣,亦无补于盛治。
何哉?
恐必有其故。
盗贼论二篇 其一 上篇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一
盗贼之变不一。江西残孽历十年而不讨,始用招安为弭乱之计。此养虎狼、养疽根之术也。使一日出落钤键,必横突溃裂四出而不可禦。愚独忧之,故作《盗贼论》焉。
天下之患,莫甚于大盗起而人主不知。
侯景向关而梁武帝不知,贼遍天下而隋炀帝不知,此皆前世已然之事,其辙迹可考也。
今天下谋臣猛将、豪俊之士奋然而争出者,皆高谈禦戎之策,侈言诞诈,谓盗贼为不足忧,不知天下之所以安危治乱,常系于此。
昔秦既灭六国,惟虑匈奴之为患,使蒙恬北筑长城,延袤万里,而不知陈胜、吴广起于闾左之匹夫。
宣宗收燕赵,复河隍,威震边陲,而不知庞勋之乱起于银刀之亡卒。
然则,盗贼之起,其始未必能桀大,惟郡县蔽匿以幸须臾之安,养其芽孽,寖以成乱者非一日矣。
自艰难以来,江浙荆广所在盗起,然皆暴兴而亟灭,惟虔州倚荒险,洞窟林麓尽为贼蹊,历十年而磐牙犹在。
皇帝尝下铜兽符,发襄汉之师,擒馘几尽。
州县不能抚缉,厚赋深刑,闾阎深苦,于是复操锄钩为兵,啸会逋残,山谷响应。
二千石既莫能制,且恶其鸱张而累己也,欲设一奇计而莫知所出,则其计止出于招安,当时江西大帅亦听其说而甘心焉。
盖其说以为不数月可以尽消江西之盗,而使百官入贺于朝。
此真诞漫之术,可纾朝夕之患,而非为国长虑者也。
郡县承其风,往往纵贼不讨,悉招其渠率而官爵之。
贼利其然,反跳聚山谷,置魁立伍,而阴结官吏,各称渠帅,以苟一时之赏。
虽平居未尝为寇者,亦相时生心,操戈而崛起,不惟能免于死,而且歆艳爵禄之荣。
此岂非诱民以为乱者欤?
虔州城官兵无几,而招徕倔强之徒,带刀剑、执铜挝,列刺史庭下者凡数百人,群心凛凛,常若刀锯在颈。
此岂可以为长久之计者哉?
所谓数百人者,其故时党伍,散居大山长谷之间,啸呼成群,椎埋鼓铸亦自若也。
间不得逞,时出焚剽,则州县必责招安之官提兵追讨,往往暗分财物,自相唇齿,骤雨绝弦,莫见其迹。
州郡既不敢究穷其奸,又且赏之以为有平贼之功,凡如是踵而起者,烽垒相望。
盖设法有以启之,盗贼何时而可息也?
甚者,盗贼虽起,保伍不敢言,县邑不敢发,至于势张而不可掩,则招安之旗四出,上下相为匿,以避朝廷之知而已。
呜呼,祸有大于此者乎?
愚故曰天下之患,莫甚于大盗起而人主不知。
虽然,先事而言则罕见从,事至而言则无所及,自古祸乱未有不如此者。
今盗贼虽已萌,尚可逆为之计,顾愚无知,不知所以逆消祸乱之计,徒能论天下之势如此。
惟冀庙堂帷幄之臣,博采群言,使圣主知之,则天下幸甚。
杜侯887年 五代 · 贯休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愚自江东兵荒之后,受杜氏兄弟深知,往曾见陈陶抚州蔡京使君杂言,曰〈蔡氏行〉。今亦拟之,曰〈杜侯行〉云耳。
天目连天搏秀气,峥嵘作起新城地
德门钟秀光盛时,三虎八龙皆世瑞。
顷者天厖乱下鲸翻海,烽火崩腾照行在。
江表唯传君子营,剑冲牛斗疏真宰
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
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灿烂开仙圃。
我闻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
但能致君活国济生人,亦何必须踏金梯,折桂树
宣宗懿宗调舜琴,大杜小杜为殷霖。
出将入相兮功德深,生人受赐兮直至今。
杜侯兄弟继之后,璞玉浑金美腾口。
常言一呼百万何足云,终取封侯之印大如斗。
功闻吾皇似尧禹,搜索贤良皆面睹。
杜侯杜侯,君傥修令德,克有终,即必还为大杜兼小杜
人之戴兮天笔注,国之福兮天固祚。
四海无波八表臣,如今而后君看取。
萧俛段文昌献消兵之议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历代名贤确论》卷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兵者威武之目,圣人以是除天下之恶,兴天下之善,其不可去之者久矣。
宗承章武恢复之后,志在偃革,宰臣段文昌、萧因献消兵之术,密诏天下之兵,每百人限八人逃亡。
逃亡者入山林薮泽,聚为寇盗,蜂屯蚁聚,鹗飞隼搏,所至村落,悉遭毒螫,生民于是渐无憀矣。
朱克融、王庭凑之乱,其逃亡之兵多归之。
朝廷议讨二贼,召新兵,皆市井乌合,累为贼所败,而威沮气丧,不复有师伍之势。
于是河朔之地,复为贼所有。
噫!
章武以雄睿之姿,中兴唐室,驱驾豪英,选任将帅,区区然二十馀年,方定两河之寇,其勤劳宵旰,固已至矣。
而萧、段二子,谬于一言,遂复失之。
是时国家所费亿万之财,而不得河朔斗粟尺帛,可谓差之毫釐,而失之千里也。
夫二子者必欲去冗兵,省调度,则三代两汉已来,固有制度在方册,可考而行。
若未能及此,则可选其老耄疾病者俾之为农,其他骁锐勇敢、熟于战阵者,自可有养以备征伐,何必立为定制,百人限八人逃亡?
若以当时禁卫言之,有兵二十万,每百人限八人逃亡,是天下有一万六千人逃亡为寇矣,此岂不为天下患哉?
其后至宣宗已后,所在寇盗充斥,石顺起于湖南,毛约起于江南,康全起于歙州,至于恭定乾符之际,王、王仙芝、尚君长、毕鹞子、全缴山、一丈黑、李摩云、刘汉宏、李重霸之徒,侵陷岭、浙,骚绎青、徐,以至襄、汉,悉被其毒,其中多有逃亡之兵,为之声影,其祸皆胎于消兵之谋也。
兜率寺 唐 · 邵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
盖闻三皇之时。人本敦朴。
各守性命。保其冲和。
全厥天年。化穷则已。
降及唐虞之代。嗜欲犹淳。
家给人足。不相侵伐。
君君臣臣。各理其职而已。
海内平一。刑措罔施。
足而驰者安于山。鳞而潜者乐于水。
羽而飞者保于林。胎夭不伤。
耆耋得死。苟无祸害之衅。
奚假振拔之门哉。殷周已还。
战国萌动。弦弧掞矢。
鍊甲铸兵。乃有强凌弱。
众暴寡。由是争斗之患生。
杀伐之祸兴矣。虽老氏垂清净之化。
仲尼用礼乐之教。莫能救也。
而苦海波涌。爱河风腾。
害源弗袪。心垢弥悖。
重围匝于三界。毒焰延于四生。
乘时荡涤。建设航筏。
汲引沉溺者。惟佛世尊。
于是标六度之宝训。转无上之法轮。
作迷途之指南。为黑夜之明炬。
处浊世者。何能济哉。
但为三惑牵缠。六趣沦陷。
顿而悟者。万无一焉。
粤有我东晋左散骑常侍辅国大将军太傅安定公得之矣。公讳凤。
字世鸾。才推国英。
德标人瑞。出蕃入辅。
兴事建功。焯乎图书。
焕在南史。其激俗尤异。
立迹惟能者。可得而言之。
于戏胡公。辞荣不让于二疏。
知足式于元老。压伐冰之贵。
攀定水之宗。悟万法皆空。
叹浮生若幻。以晋义熙二年正月
舍所居为和安寺焉。尊像端严。
塔庙宏丽。由浙而左。
香刹之盛。莫之偕也。
夫人九江郡太守吕公凯之女也。柔明淑昵。
姻族推高。配德宜家。
义谐琴瑟。发无上愿。
舍不住赀。亦于是日。
同舍西庄。置五福寺焉。
殿宇严整。高卑得宜。
迭经废兴。更名灵曜寺。
其五福旧额。则移于县郭之东山立寺焉。
和安门接三衢。途通百越。
法众云集。供具日臻。
夏讲筵。无时暂辍。
灯然积代之明。福赞无疆之休。
故得族千枝。化沾来叶。
后嗣蕃衍。不可胜言。
或以廉秀登科。或以勋劳筮仕。
剖符列郡。遵问绢之清风。
鸣弦化人。效驯雉之素履。
其在空门持律行者二人。二十三代孙圣寿寺僧令宣。
和安寺僧清瑗。并童丱出家。
弱冠受具。以为百亿三昧。
无非度门。调伏身心。
梵行精密。调伏心为定慧。
调伏身为律仪。护持第一。
如优波离。受佛付嘱。
比大迦叶。行标法侣。
玉洁缁林。宗孙栖遁云壑者凡数十门。
皆琴书自娱。泉石为玩。
与夫俛首下位者。不亦高乎。
二律公洎枝孙辈凡若干人。聚而叹曰。
我二十三代祖太傅公舍宅置寺。绵历岁时。
武宗皇帝御宇之五年。以释教陵迟。
缁徒冗杂。非一荡涤。
清化源。初下明诏。
沙汰僧尼。寻降敕旨。
毁废寺宇。则和安灵曜。
并随而废焉。旧用碑铭。
一皆碎弃。千载之后。
莫详其由。安可不纪于坚珉。
扬其往烈。洎宣宗皇帝即统祚六年。
以三教并行。殊途一致。
有裨大化。幽赞王猷。
重降德音。再许置寺。
国朝大理卿温公彰莅郡之日。特表奏论。
恩赐禅月之额。有上首大德正白。
修大乘业。得无畏轮。
行化未周。喜舍鳞积。
营构堂殿。不月而成。
尔后寻复寺名。其士庶助成功德者。
名秩姓字。者别有标录。
此不更书。今所叙述。
但彰厥初立寺之由焉。朗谢秩鄞江
寓居兰渚寺。幸不以匪才。
见托书事。牢让数四。
坚请如初。释耒挥毫。
但惭荒拙。铭曰。
胡公。山岳降灵。
爰挺人英。出镇蕃屏。
入辅王廷。德弥馨兮(其一)
胡公。爵贵禄优。
知雄守柔。能舍能舍。
居成宝楼。名不朽兮(其二)
胡公。桃夭蕡实。
有坚其室。同捐别墅。
圆明佛日。爰聚尼众。
栖禅靖谧。置灵曜兮(其三)
胡公。盛德显融。
令始罄终。美宅名园。
郁为梵宫。亿万子孙。
福寿永隆。祚不穷兮(其四)
盐州防禦使王纵追述碑883年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夫爽贯五行。粲星芒而腾列。
灵标万汇。挺人杰以降祥。
式赞鸿钧。乃符元感。
恒运絪缊之化。潜融橐籥之和。
然而拂日贞松。必生于乔岳。
环天重器。亦铸于洪炉。
水积厚而脱鹏。门愈高而容驷。
克蕃令绪。固在华宗
况自缑岭上征。姬邦委驭。
代为著姓。人不乏贤。
济美于参墟。或炳灵于沂水
祥分铁印。系总璇源。
西晋殊勋。则荣连邸第。
北朝雅望。则地显官婚。
贻谋各著于承家。致用皆光其佐命。
朱轮华冕。岂独推恩。
甲令门风。实先种德。
是资奕叶。谁与提衡。
公讳字希圣
太原祁人也。曾祖某。
誉合贵游。迹追高矩
冥鸿不失。天爵逾优。
祖勖。皇任潭州端氏县
价重儒林。行熟士范。
早推仁于宰字。巳属望于公台
父载。皇任检校秘书少监
少卿。早振宏猷。
雅多奇节。自激封侯之志。
欲垂济代之名。位郁于时。
庆延其后。宜钟秀气。
历佐昌期。公幼挺英姿。
夙彰杰操。镕金入用。
百汰唯精。建木标奇。
千寻自植。禀说礼敦诗之教。
蕴经文纬武之材。欲绍家声。
遂参戎右。研精玉帐。
演秘金韬。阴符必胜之机。
制于掌握。敌国相吞之策。
决在毫釐。气盖三河声高六郡。
长庆初以力战拜监察御史。名藩振迹。
初加驭贵之荣。宪府扬威。
更帖承华之秩。太和九年河中马步都知兵马使
别选材官。教成骑阵。
自兹出讨。所向无前。
开成宰相郑公肃允属镇临。尤称鉴略
仰贤有素。授任不疑。
擢奏马步都虞候。总中权之剧务。
示列国之上卿。喜动旌旗。
威生里巷。得人之盛。
他镇罕俦。会昌二年
武宗回纥累叶凭骄。缘边扇酷
久定扫平之计。尤难将领之权。
既而蒲帅石公雄授命濯征。总戎出塞。
公为都知兵马使。捐家誓报。
蓄锐别营。虏阵犹坚。
军锋稍壮。未振鼓行之势。
空稽庙算之筹。公内决一奇。
中分千骑。出徒间道。
击若疾雷。巳继捷书。
方麾大旆。岂俟排山之力。
乃成破竹之资。火烈风驱。
震天骇地。血滂大漠。
则澒洞倾河。颅积高山。
则亘连绝塞。单于倾种。
贵主还都。克宣宗社之灵。
顿雪人祇之愤。腥膻尽涤。
氛祲皆消。万里长城
允膺朝寄。九重高枕。
永殄国难。秕糠麟阁之
孰为上将赞颂龙庭之绩。
彼独何人。上乃遣中贵人刘英侔赍诏慰。
劳。自殿中侍御史超拜兼御史中丞
太尉李公久秉大权。素无滥赏。
倘非公论。莫致骤迁。
又拜晋州司马上党兴祅。
复提王旅。太原崇乱
兼领郡符。授沁州刺史
外训骁雄。内苏疲瘵。
殊庸既显。善政亦闻。
邢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山东叛命积年。
人为难理。公揣情设教。
俗乃骤移。礼让既行。
闾里相勉。旋当谢疾。
莫遂乞留。骥路未伸。
雀罗无愠。志讵忘于忧鲁。
言恐及于平吴。久之。
拜右龙武将军。仍知事
环翼宸居。佥谐宿德。
刬烦苛于积弊。罢浮堕于窜名。
心膂所资。貔貅自肃。
虽居中而持重。每急病而让夷。
宣宗皇帝以河陇陷戎。祖宗遗愤。
将谋恢复。翘注忠贤。
又属盐州守臣政失人和。衅连羌部。
雅重专城之选。仍当错节之难。
公简在宸衷。对于便殿。
伏波强记。备述山川。
充国勇行。请图方略
仍授盐州防禦使检校常侍。凋残之后。
辑睦维艰。虏交未固于解仇。
汉爵已颁于款塞。兵农竞劝。
夷夏肃齐。既而间使行边。
飞章言状。上乃临轩叹激。
累诏褒扬。独授中规。
希其重任。缮鲁州之坚垒。
食力兼储。资陇右之威声。
墟郊渐辟。和薰犷俗。
惠洽茕婺。已彰拓境之勤。
即议疏封之赏。方延渥泽。
别立雄藩。而运郁时来。
福亏冥报。连中峰而岳裂。
袭右将以星沈。色惨朝端。
悼深宸极。虽荆州罢市。
衡纪屡迁。而蜀郡奉祠
歌谣未息。古之遗爱。
无以加焉。咸通三年三月三日薨。
享年六十八。理命具存。
忧边是切。益励凿楹之诫。
如传镂鼎之勋。某月。
迁窆于某处。附先茔。
礼也。地启佳城。
仪陈诏葬。舞鹤既占于形势。
谋龟乃兆于公侯。封树增严。
音容如在。皆知世祀之必昌矣。
大理府娶于陇西李氏。追赠陇西郡太君
簪组联华。蘩颂美。
公实为嫡嗣。娶某郡石氏。
今封祁国太夫人。四德兼崇。
六姻推敬。早贻芳于闺范。
宜应祷于河灵。保是钟祥。
成其鼎贵。五子。
长曰重章。少称豪爽。
深究韬钤。从击匈奴
著劳盟府。历诸卫将军
威州刺史。次曰重简。
今任华州防禦使检校马尚书。朗拔逸偫。
惠和得众。左凭致捷。
宏略居多。次曰重盈。
今任陕虢观察使检校左仆射。沈几中济。
雅量外夷。抚宁西河
镇静东道。次曰重荣。
今任河中节度使平章事。明澄海镜。
响震霜钟。体先觉以通奇。
应旁求而聘绩。锱铢王佐。
表映人宗。自北府初援副车。
即持戎律。外师谋入。
危城势摇。四邻闭境以相观。
一柱中天而独立。首排偫议。
决策勤王。赈赡诸郡。
指挥突将。破连营以通西路。
质季弟而抚北军。同华既平。
关防尽辟。继纳归明之众。
遽成克复之功。羁制奸豪。
保安封守。而又处劳期逸。
推俸僦徒。环筑解城
峻增关垒。举无遗策。
动必中机。巨极底宁。
议勋殊等。次曰重益。
勇而知义。和以秉谦。
履险不疑。输忠必竭。
以任子拜左千牛卫将军。初先公之捐馆也。
清尘未远。俭节弥彰。
产薄一廛。家徒四壁
太夫人保和安遗。演训择邻。
俾蹈前修。皆能耸搆。
且及亲之贵。自古罕兼。
老莱则空耀彩衣。多惭绂冕。
潘岳则唯称寿酒。固乏鼎彝。
岂同大国进封。高堂拜庆。
刘加二骥。荀并八龙。
相印师坛。共观昼锦。
金相玉映。各炫晨葩。
犹陈断织之规。宁轸倚门之念。
一女早适温氏。致克和于乡族。
亦秉教于母仪。而又慈训诸孙。
蔚为令器。亦升宠秩。
森列庭闱。方传带励之盟。
实冠古今之盛。夫力攘大患。
显致阴功。则必降祐上元
绍熙来裔。永夷坚敌。
累洽仁风。果培树善之基。
益遵胜残之报。司徒相公以丰功继志。
异政传芳。褒崇致感于漏泉。
纪述欲先于表道。谋刊懿烈
辱命芜词。合伸起敬之诚。
敢避非才之诮。窃以祥浑流裔。
文武争驱。家牒虽分。
灵根共贯。至公崇上宰
绩赞中兴。彼江右之蝉联。
昔惭丕运。我晋阳之龟组。
今焕盛时。绵祚层澜。
盍雕丰砥。铭曰。
维德有融。维贤克嗣。
礼法贻誉。勋华命瑞。
杂蹑芳尘。纷纶宝气。
武烈披显。儒风横被。
绩茂佐秦。名高辅魏。
继祖无忝。图徽罔坠。
天临我唐。瑞降文昌
驱崦逸发。驾浪雄张。
虹摅耀采。雷震飞铓。
英标激俗。峻节凌霜。
研奇制变。料敌摧强。
量吞巨壑。威摄穷荒。
申命宝臣。允兹薄伐。
壮志逾励。沈谋独决。
日逐偷魂。天骄浴血。
鱼宝窜鼎。蚁惧搜穴。
轒辒下碎。搀抢上决。
利尽长驱。声棱有截。
我武惟扬。我伐用张。
俾侯宠锡。谒休光。
和如金石。著在旂常。
内司环卫。外峻巨防。
通班石室。进秩银珰。
临机必断。视物如伤。
两地辑绥。五原惠爱。
禦侮材难。开疆计大。
日驻麾戈。云横出塞。
白虏迎降。青羌自溃。
戒守益严。资储永赖。
转轴摧旃。扬旌委旆。
祯融积庆。祚表垂仁。
绵休自远。启映维新。
恭恭令嗣。济济良臣。
名藩重寄。畅毂文茵。
门交华戟。地鼓洪钧。
推忠致主。履孝荣亲。
润接灵长。胜资磅礡。
此兆松阡。昔图烟阁。
汉诏腾褒。夏卿荐渥。
林蔚逾繁。源深不涸。
刊尔将来。缅怀可作。
克济宠珍。永延懿铄。
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905年10月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渥。
字子章
范阳人
卢氏出于齐。
齐之始祖。
以姬周克享于仁。
乃佐文武定天下。
弛刑之后。
其裔孙又能以大义匡奉
且救诸侯之患。
宜其百代昌盛矣。
及拓跋陷幽冀之域。
士人之整饬官姻不失其旧者。
推于周党
所为甲门。
高齐通公黄门远公八世祖。
曾祖某官。
祖某官。
皆以德义显本朝。
先公讳某。
兼以儒术吏治。
历仕终某州刺史
清河夫人。
生公
公植德秉仁。
而识致远大。
济之强学。
发为文章。
故未就乡学举。
则时辈后生皆以为杰出。
虽文场迂滞。
然时者亦历指要显
不敢徒以负地待之。
会府方重首荐。
公为主试者所强。
举子未效其业于主师。
则踵门投贽者已数百辈。
宣宗锐意文治。
白衣稍出。
流类亦往往上门。
故公中选甲科。
籍则待制
名臣亦以得人为贺。
皆为儒风隆替。
当系于公。
累辟诸侯府。
亦以公去就为轻重。
御史丞将选僚属。
递相告约。
才及升班之限。
台命已行。
太夫人在洛。
乞以散秩就养。
国子博士分务殆十年。
公议所迫。
侍御史
专领东台之务。
徵起居。
转司封员外知杂事
正色谠言。
举劾不挠。
司勋郎中
时宰所忌。
出倅宣武军以缓之。
未更岁入为某曹郎
迁拜万年令。
京兆每引见必优礼。
言则规禀。
诸曹请事。
若奉严师。
其政可知也。
诰命极选所以内训百辟。
外训四方。
元和中
若韩李二文公裴晋公令狐相国元白李淮南联处内外之制。
任征伐约束。
佽助大朝。
其后取人。
多以时望。
望胜则人以地优。
用轻则才以势轧。
兼而不怍。
乃属于公。
拜某官知制诰
每涉委廉。
则堂列耸眙。
宰相详议大政。
亦俟入直乃行。
前后六年。
编录盈笥。
实一时之典则也。
丁内忧。
哀毁逾礼。
士大夫莫不感伤。
免丧。
拜陕虢观察使御史中丞
前涖是邦。
或出禁侣恇畏内臣
护军刘重美党类豪侈
傲视廉使
橐奸黩货。
得以自专。
及公至镇。
待之有制。
重美虽渐敛束
故态未锄。
公举其坏政之甚者。
面数以挫其锋气。
卒俛首受教。
权不外夺。
教人自苏息矣。
江岭宿兵。
边戍乏食。
滑州军奋臂标回。
开折天侣。
及骤至墙下。
吏士缩慄。
皆请闭关拒守。
公曰。
彼冻馁所迫。
未闻肆毒。
吾因而抚之。
冀其返善。
若首唱其恶。
彼畏彰闻
则怀疑蜂溃矣。
廷议力未能制。
且当遏其所归。
奈何。
反开门具饩劳。
主将亲谕之。
果遽感悟而东。
逮出境。
人无罹其患。
噫。
古所谓仁勇。
难哉。
其他惠爱廉平
犹可徵诸故老。
初公报政当陟。
且悬文柄之命。
权倖所沮。
事未克行。
及此传闻。
中外推敬。
故宰职得伸其所志。
冬十月
礼部侍郎
偫辈之躁聚势门。
欲以浮论笼驾主司者。
迎自咎其牙角。
洎入贡署。
才引明经
则美称已哗于外议。
遇大驾南幸。
乃中辍。
人至今惜之。
明年春。
自都潜出。
二月至中条。
舍于幕吏司空图
被疾浃旬方至洛。
由汉阴诣蜀。
舟行迂滞。
尚以后至授国子祭酒
公论逾郁。
御史丞兼左丞
柬拔端良
风威益振。
驾回未几。
又徒步扈从于宝鸡
褒中
歧蜀阻。
兵食俱困。
主相深念。
计无所施。
乃拜公户部尚书兴元留事知节度使事。
焚剽之后。
百姓逃窜。
公躬自招抚
且徵赋食。
山氓相勉贡输。
军声大振。
时议以为萧何大勋。
实非公不济。
上每敛容优异。
许以入辅者数矣。
公坚让乞退。
至京。
尚以检校司空太常卿畴庸。
尚书右仆射
自古澄汰稍厉。
多碍于时。
苟訾失实。
则受制偫
驱之仇敌。
反为国病矣。
公谓轨律在已。
足以正人。
未尝惑爱憎之言。
遽出升黜。
而尤者自去。
明恕以彰。
又古所谓得大臣之体者乎。
仁哉。
累授保傅。
寻以检校司徒致仕。
从坚请也。
大驾移幸。
公自华至洛。
天祐二年九月十日
寝疾薨于长寿佛宇
享年八十六。
嗣王辍朝。
赠某官。
谥曰某
噫。
古之硕贤
或享高位上寿。
盖尸其柄者时显至公。
以警于昭幽。
俾为善者不悔耳。
公孝于家。
勤于国。
宜于人。
既于是。
而报应又如此。
果使后之追企者唯恐不逮。
以邀福于神明。
然则善人之化于人。
虽没世而弥彰矣。
且家邦将盛。
必有所繄。
盖感致之效。
当究其源耳。
初公既属文。
太夫人知其友爱诸弟。
且命相敦诱
故诸弟子亦能相师禀。
就其所业。
及公中第。
即又孜孜指导进取。
果岁继捷。
皆籍于显地
禄养之荣。
孝敬之美。
一时罕及也。
推是而言。
所谓施于兄弟。
至于家邦。
公宜与圣人之徒。
亘百代而合契美哉。
公介弟尚书公绍。
尤检剋。
亦能率其子弟。
俾幼无违者。
仲弟治。
考功郎中
季弟沈。
右补阙从事洛都守府
盖雅族积祐。
有以保持。
公以其年十月某日。
附葬于缑氏某乡某里。
礼也。
夫人姑臧君李氏。
柔顺明淑。
叶公慈恤。
内外孤婺。
赖之获济。
先公而终。
刑部侍郎膺。
实惟冢嗣。
敏材慎行。
嚣竞不能入。
弟赓。
左补阙
整整唯谨。
目为令人。
有以见绵祚无穷也。
自昔负大名拥大望。
苟无其实。
必若负重而趋。
虽非有力者挤之。
亦当自蹶矣。
宣懿之际。
士类方竞其间。
与公别著亲友之分者。
崱崱当世。
止有数贤。
皆退可革天下之浇风。
进可效天下之大任。
殁则金石之。
缀史氏之笔端。
岂容易而品级哉。
千载之下。
必得其人。
盖知始无愧耳。
今年秋八月
愚诏追洛。
拜公床下。
明日继谒。
蒙手授以
且有释氏多言宿分深之句。
瞪视不言。
若属意于纪述。
默至感悟。
誓竭菲才。
况业履谟庸。
三纪备熟。
虽有文酋之工。
亦莫能详悉。
然则刊尔信实。
门人焉得为让。
铭曰。
姜佐宗姬
仁移于谊。
驰及厥裔。
亦恢四履。
纫绝扶微。
益延世祀。
战国横溃。
独整士风。
汉氏之东。
植显大宗
黄门魁伟。
州党所宗。
逮我太师
教义足维。
出入允宜。
万方廷萃。
珍贶叠委。
待公为瑞。
秉文慎择。
列曹骤历。
乃训百辟。
国事洞疑。
王旅阻饥。
惟公是咨。
冠裳奕奕。
礼义是则。
公庸乃陟。
或道之亨。
孰喜孰戚。
华崇之趾。
吾老如此。
克跻寿祉。
皆极报德。
照彼日星。
摩地载扃。
镵石张铭。
济我淑贞。
勖尔后生。
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878年8月7日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曾祖翃,皇任御史大夫,赠户部尚书谥忠惠公
祖重,皇任河东县,赠潞州都督
众仲,皇任衡州刺史,赠司空
公讳凝。
字成庶
太原人
礼法冠昏。
著于雅族。
国朝忠惠公
克振农烈。
河东衡州
皆德优位下。
宜其集祉于当世也。
公幼孤。
英发有神检。
整襟受业。
瑞气郁然。
偫辈莫敢轻狎。
相公郑公肃。
实公舅也。
一见耸异
子约为师友。
孝爱识度。
宜其大成。
年十五举孝廉上第。
其为文根六经。
必先劝试。
都邑六冈铭。
益振时誉。
魏相国扶主贡籍。
选中甲科。
崔公操首辟鹾府。
周相国墀镇东蜀。
裴公休廉问宣城
操币者交于门。
视其所知。
知其立矣。
崔公龟从入相。
鄠县校理集贤。
孔公温业宣州
辟为上介。
韦公有翼初为御史丞。
盛选僚属。
公首状拜监察。
鄂州盐铁使赃状上闻。
有力者持为滞狱
公驰传即讯。
涉旬辨决
殿中侍御史
崔魏公出抚淮甸
奏为节度判官
始以省秩命服。
似助准的。
著之美谭。
崔太保慎由浙西又拜徵左史
而大誇得人之盛。
迁礼部员外
宣宗朝尝待制
独被顾问。
正色谠言。
不附权戚。
内署进拟。
竟为所挤。
兵部考功员外
前史称第一流必为第一官。
唯公资望。
人谓无愧。
司封郎中
相国萧公寘判版籍。
请公分佐其务。
俄拜长安
政无私挠。
奸猾革心。
郑公处诲总宪纲。
公以考功郎中知杂事
不示峻厉
僚吏自肃。
相国夏侯公用为中书舍人
旋以同列或非清议。
遂移疾乞免。
同州防禦使御史中丞
赐金紫。
励精为治。
表率列城。
吏民守阙乞留遮道。
宰相言状。
上降玺书褒允。
竟谢疾。
葺居华下。
中外之议。
谓公不司文柄。
为朝廷阙政
竟拜礼部侍郎
澄迈在内廷。
悬入相之势。
其弟保殷干进。
自谓殊等。
不疑党附者。
又方据权。
亦多请托。
攘臂傲视。
人为寒心。
公显言拒绝。
及榜出沸腾。
以为近朝难事。
噫。
仁人之勇。
其可力夺哉。
久之。
时宰竟用抗己。
内不能平。
遂至商于之命。
尚书御史大夫以塞偫议。
商病属邑颇滨于都。
主吏骤更。
破产而不给。
南鄙山阻。
属役尤难。
公俾相资赡。
得以均济。
又治赋羡银。
例皆推估以优俸。
公命即赍月市驿驷。
横扰既绝。
谣讼溢境。
明年检校常侍
廉问湖外。
理潭如商。
罔不慰悦
先是内外使臣江陵理棹
则缘境数州。
皆弊挽舟之役。
公举奏条。
约结官缗。
以僦水工。
自是行役不淹。
遂安逸。
又支郡牧守。
选用素轻。
小大之狱。
不能专断。
系验往复。
动涉岁时。
公命擢法以降。
得自裁决。
苟或滞冤。
方许诣府陈理。
奸绝宿稔。
政赖涤烦。
此皆勤恤之尤者也。
上初即位。
讲求名德。
徵拜兵部侍郎
至京未几。
以本官判盐铁
峻望所服。
科条自振。
征挽之入。
岁中兼倍。
然赋财制用。
不可以私干。
当路者多不便。
遂以秘书监分务。
生徒有言于洛下者。
公神意无忤。
且曰。
吾岂受其任而怠其事者耶。
幸非得罪于君耳。
何憾。
既更岁。
持权者以公论所归。
遂将复用。
遂以大河南缀之内园。
橐奸傲法。
人不聊生。
公捕伏辜。
都下震肃。
汴州黑风之变。
帑藏一空。
今滑橐中令
虽持军有术。
力且不振。
时公方领鹾务。
因诏旨遂使便宜。
以漕米二万石立赈悬给。
中令复大柄。
推功上前。
且行陟劝之典。
乃加检校礼部尚书
按察宣歙池三郡。
公即治未期。
人知化矣。
既而贼党济自九江
且将入屠至德。
公命偏将樊俦扼险以候。
继俦违命轻进。
遂斩之以徇。
令既必行。
人亦自固。
淮南环其境皆为盗有。
公命强弩据采石。
陈旆以为声援。
次将马频又以舟师乘夜鼓噪。
立解和州之围。
明年
凶渠复大入。
都将王涓亦自永阳赴敌。
公宴劳加礼。
且谕曰。
盗匿诈情。
吾尽得之。
缓则抵虚以自张。
急则始降而脱死。
无他谋也。
今席胜益骄。
吾城不劳而可缀。
奋臂而可东。
前无絙发之碍。
若知吾坚壁待之。
其势自衄。
将军第按甲稔威。
以伺其隙。
慎无与之骤战也。
涓意锐。
自州日趋四舍。
南陵
未会食而阵。
遂死之。
明日
中贵人复敛败卒。
尚四五千人。
伤痛之声。
与尘埃相杂而至。
江南雅自怯。
独幸北军以为援。
乃闻涓败。
相顾失色
赖公前策涓不足恃。
拒守益严。
又城下水乏。
而泉自跃出。
人心不摇。
竟免攻围之患。
其后日夕抚循。
常若盗复至者。
先是有星直寝廷而坠。
术者谓保境之劳。
足以暴列于上。
因遂请告。
灾变可攘。
公曰。
东南国用所资。
宣为其屏。
吾遽规脱祸。
则一方尚何赖哉。
誓与此城相存亡矣。
勿复为言。
竟寝疾。
犹日请监军使亲授规谋
以虞侵轶。
其储蓄缮完之利。
到今赖焉。
乾符五年八月七日
薨于位。
享年五十八。
上震悼辍朝。
发使临吊。
吏部尚书
惟公博厚深宏
端洁明懿
极天人之仪品
不陷于浮。
文学之宗师。
不炫其价。
俭惟国宝。
身革时风。
训闺门以孝慈。
育生灵以仁惠。
固已彰彰于四海。
奚俟赞扬而后显哉。
或曰。
近古所谓清贤。
止于乘德秉彝。
高拱以服物。
盖谓徵其材则浼其誉。
今王公声望。
足以贻于信史。
而状之所述。
先必功实。
损益之效。
岂相补哉。
愚曰。
君子践修以溉其本耳。
其外力或可济。
岂知之而不为。
公以是志其大者。
非汲汲于致用也。
斯可盖乎。
图忝迹门下。
义服终始。
兢命撰德。
唯以漏略为愧。
易名有典。
敢俟至公。
考功
窃以修名校德。
非无可久之规。
稽实图芳。
亦在饰终之典。
恭惟故府尚书王公。
标延雅道
藻耀儒林。
业裕匡时。
仁周济物。
洛下则神仙元礼
威振边陲。
江南则谈笑谢公。
册府
必宏声价。
未浼风华
中外具瞻。
浅深莫际。
方启钓川之兆。
俄缠罢市之悲。
悫实不彰。
清尘遽远。
褒扬未尽。
增一字而何惭。
耸劝可神。
登九原而如在。
共仰推公之志。
敢忘报效之心。
克振彝章
必光佥议。
谨状。
乞塞侥倖劄子1155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书》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王者代天爵人,尤所宜慎,然害政之大者莫急于徼幸。
徼幸之路不塞,虽善为国者有所不能措手矣。
使徼幸之路塞,则士绝奔竞,名器重矣。
恭仰陛下以上圣之姿,励精图治,日与二三大臣核考名实,未尝辄以一官虚授非材。
故虽既出之诏令,已命之爵秩,谏官御史有一言其未当,则寝之不疑,诚得致治之纲领矣。
臣诚不佞,尚虑或不自重,枉己冒进,致陛下名器有假人之嫌,此臣夙夜私忧过计而不能自已。
唐蒋伸尝为宣宗言:「近日官颇易得,人思徼幸」。
宣宗惊曰:「如此则乱矣」!
曰:「乱则未乱,但徼幸多,乱亦非难」。
宣宗称为名言。
臣区区之愚,惟陛下回聪明之听,一采蒋伸之言,使治体烜赫,超出五三之上,如唐宣宗何足为陛下道哉!
莆山灵岩寺碑铭905年2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释波东流。涌为花宫。
花宫之构。咸宅灵秀。
灵秀之启。其或神授。
则知融结之始。已有待于金圣人也。
灵岩寺。乃莆山之灵秀焉。
神授焉。懿夫岳立大山。
堆下数峰。面乙臂坤。
石嵌松瘦。昔梁陈间。
邑儒荥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
架以诗书。既而
一夕。风月清朗。
俄有神人。鹤发麻衣。
丈馀其状。见于堂曰。
诚易兹为佛宇。善莫大焉。
生拜而诺。瞬而失。
旋以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金仙院。
陈永定二年庚申(鹤发麻衣西天之谓故号金仙。山水推其奇。
鹤发增其异。缁锡日萃。
院落日峻。隋开皇九年
升为寺焉。左漱寒泉。
右拥謺巘。危楼豁壶公之翠。
上方视䲡海之波。唐景云二年辛亥
僧志彦入内。背文讲四分律。
睿宗嘉之。锡号聪明。
彦因获言所居寺之自。复有僧无际持妙法莲华经。
感石上涌白泉。僧殁而泉变清焉。
遂膺敕额为灵岩寺太和二年
殿中彭城刘公轲幕提泉印。聆寺之胜。
不卸而宿。候吏不蔬而午。
掬泉而漱。随手以涸。
其石今坎于上方之上。其僧复有元悟元准慧全省文灵敞无了。
悉间生祇园。坚持密行。
或临坛表德。或降虎示真。
厥众如云。厥施若市。
武宗皇帝乙丑之否。邑之东有敬善寺。
民井而居之。乾有玉涧寺。
民亩而田之。独兹之奇。
豪人互以金输。为幽宅之卜。
若有之卫。竟不克遂。
敞公了公乃帽首绦腰。沉踪处晦
宣宗皇帝之复。索之于石罅云根。
归之于基烧址。山灵之感。
行膻之慕。投金执斲。
匪招匪劝。不越而其宇鳞鳞。
其徒翼翼。敞公咸通六年秋八月云灭。
靡风而大树折庭。靡触而大殿倾瓦。
了公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
今龟阳之号真身大师者也。则知僧以行而神。
其亦地以灵而感。若乃轩轩月殿。
蔼蔼松门。醍醐雨天。
琉璃镜地。慧烛九枝而吐燄。
慈云五色以垂阴。推于瓯越。
居之甲乙。今仆射琅琊王公
牧民之外。雅隆净土。
论及灵胜。以为东山神泉之比神泉寺在府城东山其泉亦自僧感而涌也)
缮经五千卷。于兹华创藏而藏(平声)焉。
天祐二年春二月也。初侍御史济南林公藻与其季水部员外郎蕴。
贞元中谷兹而业文。欧阳四门舍泉山而诣焉(四门家晋江泉山在郡城之北其集有与王式书云莆阳读书即兹寺也)
其后皆中殊科。御史省试珠还合浦赋有神授之名。
水部贤良方正科擅比干之誉策云臣远祖比干因谏而死天不厌直生微臣也)。欧阳垂四门之号。
韩文公齐名。得非山水之灵秀乎。
元和才子章孝标邵楚苌朱可名寄诗以题。大中中宣宗元年丁卯号大中凡十三年)
颍川陈蔚江夏黄楷长沙欧阳碣兼愚慕三贤之懿躅。葺斋于东峰十年。
咸通乾符之际懿宗元年庚辰改咸通凡十四年僖宗元年甲午乾符。豪贵塞龙门之路。
平人艺士。十攻九败。
颍川之以家冤也与。二三子率不西迈而遇。
奋然凡二十四年。于举场幸忝甲第。
东归之寻旧址。苍苔四謺。
嘉树双亚(今东峰双龙眼树即往岁书斋之庭阴也)。访旧僧。
云扃十扣。雪顶一存。
于是谨祝金仪。益誓邱祷。
以谢兹山之灵秀。刻铭贞石。
兼补前贤之未述。其词曰。
山奇孕神。地胜惟灵。
萤窗既夜。鹤发斯形。
一亩请宫。双莲建扃。
洞深夏寒。林茂冬青
铿乐。峰峦豁屏。
皛迷蟾窟。茫眺䲡溟。
持经僧志。涌石泉泠。
四分律讲。万乘君听。
敕飞额降。寺以灵名。
不有地祥。焉动天庭。
大士鸿生。珠明桂馨。
良牧耸闻。华构藏经。
浩劫不泯。匪兹曷丁。
敬祝巉岩。勒石以铭。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三教之垂万古也。
咸以师弟子授。
独释氏之师弟子。
削姓以名。
别为父子之流叶
东塔和尚叶真身大师
其道偕极。
不可思议。
以父子言。
克尽弓裘之善。
和尚法号志忠
俗姓陈
世居仙游
祖讳璠。
父讳筇继。
以好尚山水。
崇佛友僧。
生和尚
自于乳抱。
鼻逆膻辛。
九岁诣真身大师为童子。
一见之。
两如宿契。
年十五落发。
初大师之卜龟洋也。
云木之深。
藤萝如织。
狼虎有穴。
樵采无径。
俄值六眸之巨龟。
足蹑四龟。
俯仰其首。
如作礼者三。
逡巡而失。
遂驻锡卓庵。
名其地曰龟洋焉。
龟洋之泊也。
盂不及村。
畬不及菑。
山产菜号苦盖
以之充卯而斋。
惟大师和尚
俱岁移月更。
名驰迹漏。
檀信寻而施。
渔猎投而事。
时谓之二菩萨僧。
其他或来人之稍乖严洁。
则立有蛇虎惊吼之怪。
武宗皇帝乙丑之否。
弃之而绦帽潜匿。
大师允檀信之迎。
隐于数家。
和尚栖于岩穴之内。
不离兹山。
相伍者麋鹿。
驯伏者虎狼。
既而靡耕菑。
杜施丐。
还取苦莽之卯。
至今兹院之逢歉岁。
一邱之风不泯。
宣宗皇帝复寺之始。
议者以灵岩之奇胜。
非我菩萨僧不可以宏就。
由是都人环乞大师以居。
和尚独荐龟洋之址焉。
松堂揭而觉路喧天。
金磬敲而道花满地。
诚以上升道士不受箓。
成佛沙弥不具戒。
和尚且不之然。
旋将西游。
受具足戒于襄州龙兴寺
大中十二年东还。
庐陵草庵和尚值。
草庵曰。
来自何山
曰六眸山。
曰六通乎。
曰慧非重瞳。
和尚盖行高而言寡。
是日对答如流。
既及本山。
人地愈盛。
院落则不营而峻。
供舍则不化而来。
咸通三年
灵岩力圆乃迎大师返于兹。
八年。
大师坐亡。
法身不坏。
南北归敬。
阗然无时。
和尚以之烦。
十三年。
遂南五步里之山。
得峰之秀。
室而禅焉。
即今南畬也。
广明元年
弟子智朗元鉴藏辉景闲宏干鸿超。
悉以植性祇园。
分光慧炬。
以谓我大师承法马祖
亲得心印。
则和尚焉。
今以宿晓而晦。
辞烦即静。
不可使六眸灵感之地。
留形示灭之异。
叶其叶而不之大乎。
于是迓乞归于院。
将以宏
式救迷津。
其如感通虽然。
现没有数。
中和二年(是时公尚未登甲科)龙集壬寅三月十日示灭。
寿年六十有六。
二十有五。
后二旬之一日。
建窣堵波于东冈焉。
呜呼。
和尚之道。
不粒而午。
不宇而禅。
与虎狼杂居。
所谓菩萨僧信矣。
其三月之朔。
语其众曰。
至道之有显晦。
师弟之不欲双立。
大师之去也。
留形为之显。
今吾之行矣。
速藏为之晦。
故将仪貌若生而盖棺。
晦朔不逾而启土。
付嘱也。
其上足景闲宏干。
以凡纪道名。
须资词笔。
恳赍行实。
扣愚求文。
滔早访莲扃。
今悲松塔。
敢辞抽思
用刻贞铭
为之铭曰。
六眸献山。
二叶开莲。
号及菩萨
正真自然。
云林匿迹。
狼虎参禅。
仙花扑地。
智月悬天。
示灭之灭。
显晦岐焉。
布金左冈。
建塔开阡。
实归上界。
岂曰下泉。
松风雨。
空悲岁年。
福州雪峰山真觉大师碑铭908年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大师法号义存长庆二年壬寅
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自王父而下。
皆友僧亲佛。清净谨志
大师生而鼻逆薰血。乳抱中或闻钟磬。
或见僧佛。其容必动。
以是别钟爱于膝下。九岁请出家。
叶而未即。十二从家君游莆田玉涧寺。
寺有律僧庆元。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我师也。
遂留为童子焉。十七落发。
淳朴贞古。了与流辈异。
武宗皇帝乙丑之否。乃束发于儒冠。
莱中而蓬迹。来府之芙蓉山
照大师见奇之。故止其所。
宣宗皇帝之复其道也。涅而不缁其身也。
袖然而出。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讫。巡名山。
扣诸禅宗。突兀飘飖。
云翔鸟游。爰及武陵
一面德山。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之测。
德山曰。斯无偕也。
吾得之矣。咸通六年
师归于芙蓉之故山。其年圆寂
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坐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熟(熟师已嗣德山)累累而关。师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始以师同而议曰。
师之近巍巍乎。法门围绕之所。
不可造次。其地宜若鹫岭猴江之为。
卜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环控四邑。
峭拔万仞。崷崒以支圆碧。
培塿以覛偫青。怪石古松。
栖蛰龟鹤。灵湫邃壑。
隐见之半。顶之上则先而雪。
盛夏而寒。其树皆别垂藤萝。
䒠茸而以为之衣。交错而不呈其形。
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师也。祈以偕行(去声)
秋七月。穿云蹑藓。
陟险升幽。将及之。
师曰。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翼日。岩谷爽朗
烟霞飞动。云庵既立。
月构旋隆。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师以山而道侔。山以师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如赴召。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颍川陈公。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师为之入府。
从人愿也。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
语其道。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薙。僖宗皇帝闻之翰林学士
访于闽人陈延郊。得其实奏。
于是圣锡真觉大师之号。仍以紫袈裟。
俾延郊授焉。大师授之如不授。
衣之如不衣。居累
辛亥岁。遽然杖履。
其徒启而不答。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邱四明明年
故府侍中之有无诸□尅(句)洗兵于法雨。致敬于禅林。
馥师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
大加礼异。今闽王誓众养民之外。
雅隆其道。凡斋僧构刹。
以之龟焉。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每将俨油幢。
聆法轮。未尝不移时。
馀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𨚗。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吾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
师曰。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卒不之饵。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
云水惨悴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八十有七。僧腊五十有九。
其月十五日塔其藏焉。其塔也。
其徒佥云。以山之奇堂之峻(法堂也)
大师之生也(去声)。是其殁也。
不宜舍诸。故坎其中焉。
若干尺之高。若干尺之周。
皆雕珉石。错火壤。
磷磷焉。嶪嶪焉。
四隅则环宇以庥。玲珑䆗窱。
云霞时入。风雨罔侵。
其日奔闽之僧尼士庶。仅五千人。
闽王娣之子降左金吾卫将军检校刑部尚书延禀。始陈祭是设斋焉。
大矣哉。大师之见世。
于是罔量其僧耶。自始及兹。
凡四十年。东西南北之适者。
不可胜纪。而常不减一千五百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辩而愈惑。
常曰。三世诸佛十二分教。
到此乃徒劳耳。其庶几者若干人。
一号师备。拥徒于元沙(今安国也)
其二号可休。拥徒于越州洞岩
其三号智孚。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号慧棱。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号神晏。今府之鼓山也。
分灯之道。皆膺圣奖。
锡紫袈裟。而元沙级宗一大师庆元晤大师鼓山定慧大师之命焉。
其曹早曰。法虽无说。
名以文垂。自少林之建曹溪
无不刻碑而纪颂。我师其默乎。
一旦惣其曹(句)。首曰从智如堵。
而扣愚求文。滔老且病。
刊勒之加。多已辞避。
钦师之道。不觉耸然。
伟夫。恭闻释波之东注也。
流其象则不流其旨。流其旨则不象其形。
厥初大迦叶之垂二十八叶。至于达摩
达摩六叶。止于曹溪
分宗南北。德山则南宗五叶。
大师(句)。其今六叶焉。
雪峰之分元沙洞岩鹅湖招庆鼓山。其道皆离贝叶以祗其七。
非滔之能言也。但美数公葳蕤。
其叶众多。殷勤之请。
遂为之铭而应其求。其词曰。
曹溪分派。谁继南宗。
一言冠绝。六叶推雄。
无物之物。非空之空。
不莹而明。不增而隆。
缩靡秋毫。舒靡鸿濛。
不有灵镜。曷扬真风。
懿彼闽越。巍乎一峰。
洞壑斯异。雪霜罕同。
天之有待。师也云钟。
名将道协。迹与仙崇。
奔走厥徒。百千其丛。
庶几几人。莫不元通。
分灯照耀。树本玲珑。
圣君宠謺。贤王敬重。
不生不灭。曷始曷终。
刻贞石于斯文。旌厥德于梵宫。
贾岛 唐末 · 李克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一玄微缥缈成,尽吟方便爽神情。
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海底也应搜得净,月轮常被玩教倾。
如何未隔四十载,不遇论量向此生。
叙事寄荐福栖白(一作听白公话旧) 唐末 · 李洞
五言排律 押东韵
险倚石屏风,秋涛梦越中。
前朝吟会散,故国讲流终。
北地闻巴狖,南山见碛鸿。
楼高惊雨阔,木落觉城空。
兔满期姚监,蝉稀别楚公(一作望塞翁
净瓶光照客,拄杖朽生虫。
平地塔千尺,半空灯一笼
祝尧谈几句,旋泻海涛东栖白宣宗寿昌节诗)
李昌岐山县令王偫白石县曾口县等制 晚唐 · 李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
敕。纬等。
宣宗皇帝明法吏刑书为统类十编。尽去繁词。
而独著元结县令箴其间。是于养人之官。
殷勤深切矣。岐山右辅名邑
固所重也。而壁之白石。
邑之曾口。委以养人之任。
岂以僻陋而轻哉。以纬等勋臣所荐。
迹其勤效。咸可宠嘉。
用尔大小等众。俾其并为令长。
噫。风俗虽异。
户口虽殊。苟无忽于元箴。
则皆可副吾旨矣。可依前件。
为集贤崔相公京兆除授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四
臣某言。今月某日。
伏奉密诏。具审圣旨。
欲以某官郑浦除京兆尹。令臣进拟来者。
出自宸衷。敢言违诏。
事非允当。今具奏闻。
伏以三辅之雄。京兆居首。
王畿之理。专制甚难。
历代重官。当今急务。
比者任用。多是丞郎给舍有才之人。
或藩方善政之师。宣宗皇帝求理之切。
常辍翰林学士韦澳。授以此官。
今陛下固合且命中书。令其公选。
苟或未称。即可改张。
郑某自守(疑)周行。颇闻静守。
当官莅职。亦极恪勤。
量材则可以序迁。进善则无妨奖劝。
至于关中户口。本贯京师
毂下威权。莫先尹正
畿甸之内。诸镇甚多。
都城之间。万户来会。
责办则供须极众。整肃则弹压且殷。
郑浦入仕之初。曾为盐州军事判官
幸守章程。粗成劳绩。
因兹际会。遂列朝班。
物望固轻。扬历未久。
倘以此官除授。必当不叶偫情。
向者嗣薛王知柔。以宗室大臣。
久兼崇秩。事功已著。
领方宜。以浦代之。
恐失所称。浦既乏公望。
又匪异材。遽达宸聪。
必因荐导。失举之误。
所系匪轻。臣知柔出藩。
便忧京兆之任。盖二十四县。
无不彫残。况属今秋。
又罹兵火。乡闾劫杀。
尚且未安。军镇侵陵。
比常多事。赋输之际。
抚辑尤难。顷自黄巢犯阙。
灾患相继。京畿百姓。
伤死固多。今所保全。
皆由自备。凡为兵器。
无不家藏。寇至即设寨依山。
事己则还乡力穑。可耕可战。
自是精兵。今近镇多强。
不为无事。徵召外藩骑卒。
朝廷又乏军粮。昨者猖狂。
兼为患祸。每宜警戒。
不可遽忘。实任京兆之权。
兼须武略。不惟便于政理。
亦要防于艰虞。臣请便言。
冀合睿算。窃见某官李鋋
两朝宿将。久立茂勋。
颇以威名。彰于委寄。
众情甚洽。公论多推。
授以尹京。必能通济
京畿制置。兼以命之。
有权则可抑豪强。用武则可清奸盗。
图安之本。全在京都。
备患之先。无加军旅。
之才略。得以总临。
畿内户人。累经贼寇。
农收之暇。训练不难。
乡闾自强。侵扰固息。
无事则各营耕稼。有虑则便执干戈。
不假馈粮。又非失业。
既安必集。就便不烦。
况目下京都。未能安堵。
速须制置。安得因循。
李鋋不可委任。事惟重难。
寻己参详。外度人情。
内思机便。悉宜如此。
方敢陈论。伏乞圣明。
静赐睿览。以京尹难理。
任事思当。今奸弊之初。
用非材无望之人。何以控制于此。
若他时不济。何以谋安。
虽欲用典罪之。固亦无救于患。
李鋋与臣无素分。郑浦与臣无宿嫌。
与夺之间。公当而已。
切于此事。寻欲兼候奏闻。
便属忽患疮痍。不离枕席。
近虽溃穴。尚有本根。
固极虚羸。且须将理。
寝食敢忘于机务。敷陈又隔于天颜。
遂敢直奉笺毫。粗达肝膈。
伏以反正之新。调理仍急。
有犯无隐。臣心合罄于此时。
从善如流。圣政宜先于大者。
甚难甚切。不敢不论。
伏以睿断精明。臣等常切感仰。
今兹论列。实冀允从。
倘或未察愚衷。臣实不敢奉诏。
干冒宸扆。臣某无任惶恐迫切之至。